
2月22日,備受關注的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作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啟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等部署。文件一經發布便在文旅業界引發熱烈反響。
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范圍。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侯利旺表示:
中央一號文件為我們下一步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遵循,特別是文件提到的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將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把單一觀光模式轉變為集休閑度假、民俗體驗、文化傳承等于一體的復合型休閑旅游模式,推動鄉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增加農民創收途徑。浦口區將立足生態基底,打造以生態為核心、以文化為內涵、以鄉村為載體、以康養為特色的長三角都市微度假休閑旅游目的地。特別是在鄉村旅游方面,充分利用浦口優勢文旅資源,以479平方公里的美麗鄉村示范區為主體,持續推進鄉村民宿村建設工程,積極開展民宿資源與職工療休養活動相結合試點。
重渡溝風景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海峰表示:
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重渡溝風景區積極通過“非遺進民宿”推動鄉村休閑旅游升級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景區將認真學習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契機,以鄉村運營為抓手,吸引外部資本和鄉賢返鄉投資創業,大力發展民宿集群和民宿產業,積極探索“民宿+非遺”的發展路徑,輻射帶動重渡溝及周邊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旅游力量。
帶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推動脫貧地區更多依靠發展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李柏文教授表示:
鄉村旅游為我國脫貧攻堅作出了重大貢獻。在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方面,鄉村旅游具有普惠性、直接性、在地性等特點,能推動城鄉之間財富二次分配和城鄉之間生產要素流動。為更好發揮鄉村旅游的重要作用,李柏文建議,動員政府、企業和鄉村社區依托優勢特色農業,充分發揮鄉村旅游的綜合帶動作用,發展旅游電商,建立旅游新零售體系,創建“鄉村旅游集市”“酒店+食材基地”“購物店+土特產品”“景區+社區”“營地+社區”等旅游聯農帶農機制,全面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仁貝表示: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既是加快城鄉經濟統籌發展、實現產業聯動和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滿足旅游消費需求的重要途徑。為推動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海南州將進一步發展鄉村風情游,打造以貴德松巴村、二連村、大史家村為主的鄉村旅游示范村,積極打造鄉村風情旅游品牌。
文化賦能助推鄉村振興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啟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整合文化惠民活動資源,支持農民自發組織開展村歌、“村晚”、廣場舞、趣味運動會等體現農耕農趣農味的文化體育活動。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徐偉迪表示:
烏爾禾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及相關要求,積極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推出“那達慕大會”“旅游文化節”“西部烏鎮游園會”等系列文化和旅游品牌活動。同時,推進鄉村記憶工程,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符號,因地制宜將“西部烏鎮”建設成民俗生態展示基地、鄉村民間博物館、民俗旅游特色村。支持各地依托旅游企業、鄉村旅游合作社等成立鄉村旅游組織、聯合體,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廣西大新明仕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策劃部總監梁波表示:
作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廣西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區緊密結合本地山水風光、壯鄉風情、鄉味美食、農耕文化等資源,每年定期舉辦明仕田園鄉村農耕文化節、明仕田園豐收節等系列活動。下一步,將結合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融合潮流文化,開展休閑度假、田園露營、田園音樂會、壯族原鄉美食、高腔詩雷山歌非遺展示、邊關風情演藝、篝火狂歡夜等活動,不斷豐富游客體驗,在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中,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轉自: 中國旅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