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酒店”,當酒店讓人聽到這幾個字的時候,大部分人想到的是控制燈光,窗簾,空調等。其實我覺得這只能勉強稱為“智能酒店”,很多的從業者說智能化可以給酒店客戶帶來體驗感,然而增加住客體驗感只是增加了酒店的噱頭,和酒店營收并沒有關系,沒有給酒店帶來實際的增益,這也是現在整個酒店智能化行業的瓶頸。而突破這個瓶頸,“智能酒店”才可能成為“智慧酒店”。
很多酒店其實對于智慧酒店的概念被誤導了,甚至很多酒店裝了智能化都不太會使用。智慧酒店的使用和運營必然需要納入“酒店員工培訓”。正如當年的微信,現在的老人都會用,在于什么?在于培養用戶習慣。當越來越多的客戶都會用的時候,智慧客房必然成為剛需。酒店差異化體驗和營銷才是酒店增加會員黏性的利刃。
酒店作為每個人出門在外的必經之地,必然不會只是下榻入住這么簡單。我覺得酒店必定是未來“衣食住行游樂購”很多產業聯系在一起的橋梁之一。而如何讓衣食住行游樂購和酒店產生聯系,并讓酒店產生除客房外的附加收益,才是“智慧酒店”要做的事。
經常聽到的“智慧旅游”一詞。然而我們發現就目前來說酒店和智慧旅游真的沒有太大的聯系。而智慧旅游必然是趨勢,酒店如何借力智慧旅游?我覺得必然是平臺化的“智慧酒店”而不是停留在智能控制的“智能酒店”。而“智慧酒店”必然是未來“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智慧酒店必然是互聯網+物聯網的模式,而這種模式的牛逼之處在于,你一旦做好之后,你將不再是依附者,而是被依附者。像餐飲業之于美團,又像出行行業之于滴滴。建立“矩陣效應”,讓這種矩陣觸及人們日常生活的肌理。你就變成了那個無所不能的感知神經。而未來 “智慧酒店”必將是人們“衣食住行游樂購”的感知神經。